【食用安全】貝類海產內臟積聚毒素及重金屬 拆解帶子扇貝毒素最高危部分

食用安全

發布時間: 2020/11/13 15:31

最後更新: 2020/12/10 13:41

分享:

分享:

食安中心建議食貝類海產前,要飛邊、走內臟。

天氣漸涼,不少人都會買帶子、扇貝等海鮮打邊爐或食海鮮蒸氣鍋,不過大家知道貝殼類海產並非整隻都可食用嗎?要食得安全,食安中心就提醒食帶子、扇貝時要飛邊、「走內臟」,而且煮熟後,建議只食粒肉(即閉殼肌)。

(圖片來源:食安中心Facebook)

食安中心表示,由於帶子及扇貝都屬濾食性雙殼類軟體動物,牠們的生態環境與覓食習慣,令體內(尤其係內臟)可積聚有害物質,如貝類毒素、重金屬及微生物等。

進食受污染的貝類海產有機會痳痺性貝類中毒,香港不時會有零星個案和事故,且主要涉及帶子及扇貝。

痳痺性貝類中毒症狀:

通常在進食受污染雙貝類後數分鐘至數小時內出現,主要與神經系統有關,包括刺痛、痲痺、口部四周出現灼熱感覺、發燒、出疹和踉蹌等,並有腸胃病症狀。

患者通常在數天內康復,嚴重者可能出現癱瘓、呼吸停頓,甚或死亡。

食安中心指,雖然痲痺性貝類毒素在貝類體內的分布情況因品種而異,但有報告指進食內臟(消化腺)和生殖腺最易引致痲痺性貝類中毒。

同場加映,香港沙田凱悅酒店中菜廳沙田18主廚何振雄解釋元貝和帶子的分別,兼詳細教大家如何清洗:

點擊圖片放大
+6
+5

食用建議

要食得安全,食安中心提醒,不同的烹調方法會影響進食帶子及扇貝的風險水平。

由於痲痺性貝類毒素集中於消化腺,而閉殼肌含有較少毒素,故食安中心建議摘除所有內臟,減少帶子、扇貝等貝類中的痲痺性貝類毒素。

此外,雖然烹煮不能消除痲痺性貝類毒素,但卻能把貝類中的毒素轉移到烹煮的汁液,令汁液含有毒素,食安中心也建議市民棄掉烹煮的汁液,以降低痲痺性貝類毒素水平。

TOPfit 推出食物資料庫,搜羅本地多間餐廳及逾千款食物營養標籤,令您食得有營又健康 立即查看:bit.ly/2UJP4dx

訂閱Telegram最新🍴✈️🎁優惠及送禮情報:bit.ly/3bebLM2

責任編輯:羅嘉欣